又到一年高考的日子,忽然想起一段小故事,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把猪肉、猪肝、猪粉肠滚制的粥称为及第粥?
清代末期,广州有个肉贩上街叫卖,天天经过一间私塾,私塾老师是他的老主顾。
肉贩是个文盲,但为了方便记账,请私塾老师教他认识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
有一年科场开考,好事者怂恿肉贩去应试,说功名全靠祖宗积德。肉贩信以为真,在卷上只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七个字。岂料主考正是当年的私塾老师,私塾老师有意让肉贩欢喜一场,自己另写一篇替代。结果肉贩高中。私塾老师主考完毕,恐肉贩下次再来混账,便交代同僚如下科发现卷上有写“猪肉、猪肝、猪粉肠”的,应把卷取消。岂料第二科开考,肉贩又来应试,写了七字后便即交卷。主考看后啼笑皆非,但想到前科主考早有交代,莫不是暗示要多多关照,不若做个人情,代写一篇让肉贩再高中。进京期近,肉贩想借此浏览沿途风光,于是又整好行装,上京赴考,不料到京时,已停止进场,肉贩呆立门外,形如木鸡。刚巧王爷经过,遗下灯笼一个,被肉贩捡到,凭此进入考场,并把灯架在座位旁边,卷上写了七个字后交卷。
主考见卷,目瞠口呆,但一想到那灯笼是王府之物,事出有故,只得代写一篇,又让肉贩高中。
后来,有人问,你三次及第靠什么?肉贩说:“全靠猪肉、猪肝、猪粉肠。”
上一条:
“天下第一菜”诞生记
[4-5]
下一条:
老婆饼名字的由来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