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在5月24日,大连路上一位18岁少女从二楼坠落离世,经邻居们介绍,这个女孩儿可能存在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极端事件的思考背后,很多人提出增强学生心理抵抗力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问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老师和家长又可以通过哪些辅导途径对其进行疏解?学生心理问题要防患于未然。 坠楼女孩曾休学与家人闹过不愉快 5月24日晚上11时30分许,在大连路附近的一处居民楼旁,一位18岁女孩从二楼坠落去世,女孩父亲拦着120急救人员不让走,希望救醒自己的女儿,记者了解到去世女孩之前“很优秀”,凭小提琴特长两次考入重点高中,却因为精神状态不好而退学,之前还曾经发生过几次与家人的矛盾。 5月25日早晨,记者来到事发现场,地面上还残余着血迹,虽然是二楼坠落,但是因为楼体紧靠一面墙体,女孩坠落的高度相当于普通的四层楼高度, “当时已经很晚了,我在家里听到扑通一声,打开窗户一看,发现楼下趴着一个人。”一位邻居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随后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之后,经过确认之后发现女孩已经去世,“当时女孩的父亲感觉快崩溃了,一直拦着120的人不让走,甚至还躺在地上哭着说‘求求你们救救我女儿’,真的让人感觉心里难受,听说这女孩只有18岁,真是太可惜了。”目击者王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来到坠楼女孩的家门口,但是敲门许久,一直都没有人,“她家长凌晨就出门了,可能是去给女孩处理身后事去了。”一位邻居告诉记者,“她们一家搬过来也就四年多,女孩经常在我们楼前的平台上练小提琴。应该说这个女孩真的很优秀,刚开始,被保送到青岛一处重点高中,但因为女孩精神方面不是很好,中间休学一段时间,后来这个女孩又进入同一家重点高中,可惜她最后就这么走了。” 记者了解到,去世女孩之前还经常在楼前平台练小提琴,但是后来渐渐待在家中很少出门,“刚开始,这个女孩真是很好,后来渐渐有些宅,听说是喜欢玩电脑上网,因为这事,家长跟她还闹过几次不愉快。”这位邻居介绍说,“特别是就在上个月,女孩不知道怎么回事,把我们楼上的电闸都掰下来,而且手腕上都是血,现在楼道里还有血迹呢。”而记者也在楼道里看到两处发红的痕迹。 “女孩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可能是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后来孩子有一些抑郁,精神方面并不是非常好,所以后来才有了休学、与家长闹矛盾的情况。有一次女孩还拿着刀跟父亲闹矛盾,还跟母亲闹过一次,当时女孩的母亲表示对于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些不妥的地方。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真是一个大问题,按我说,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走歪路,别给孩子太多压力。”另一位邻居还介绍说,“其实女孩的父亲是很好的人,很老实,母亲见了邻居都客气地打招呼,女孩还有个刚上学的小妹妹,活泼聪明。父母养育她18年的时间,女孩就这么走了,这不像摘掉父母的心肝嘛,真是让人心疼。” 多是咨询人际关系问题 “很多学生心理问题恶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一个人一起承担和分享,找个人去聊聊或许能够改变学生的心理和想法。”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科姜桂兰主任告诉记者。12355是团中央到地方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在青岛,它是归属于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个热线电话,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几个年头了。 “平均下来,每天都会接到十七八个咨询电话。”姜桂兰说更多的是家长打来电话咨询孩子的问题,比例占到了70%以上。而学生反映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例如和爸妈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相处上的问题居多。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学生通常心情很难受。”姜桂兰形容这一类学生多是爱钻牛角尖、思想走极端。“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一些小事,但是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是世界末日。” 另外,网瘾问题也占了热线接听的很大比例,“很多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同时就会有厌学的心理。孩子厌学,家里人就着急,不少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家庭关系。”同时,由于高考的日益临近,大家普遍关注如何释放压力的问题,“今年咨询高考压力问题的孩子特别多,往年都是父母居多,也可以看出孩子正在逐渐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努力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 成立工作室释放学生压力 5月25日上午,青岛市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正在青岛49中举行,全市中小学的心理老师共同探讨教育心得。据了解,青岛49中自2013年9月份专门成立了“早上好”心理工作室,其心理辅导成果在青岛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作室分心理游戏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放松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教室等9处心理功能室,共计300平米,是省内设施最完备、最先进的心理教育功能室。 “每个功能室都是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有的男孩子性格容易冲动,他就可以来情绪宣泄室里面释放情绪,里面有涂鸦墙,可以通过涂画宣泄心理压力,还有叫喊机、橡胶人等,也可以用它们把心里面的压力释放出来;还有自信天使,可以引导内向自卑的学生大声喊出自己身上的优点,这些都是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而准备的。”心理工作室的首席教师宗玲介绍说。 据宗玲介绍,由于49中地处青岛北部城乡接合处城中村包围之中,周边环境杂乱,学生家庭文化氛围淡薄,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学生家长的学历有67%在初中或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家长总数的3%。学生中来自低保和贫困家庭的占8.5%,新市民子女接近60%。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多的忙于生计,对孩子教育问题无暇顾及,来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一直在探讨更好的心理辅导模式。” “每个学生还都有自己的心理档案。”宗玲说,在专业的心理测试中,他们还会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等指标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心理管理系统会自动统计,并对测试结果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预警,提示心理老师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提早干预。 心理课程要纳入必修课 “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就是要通过平时的教育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能力,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有合适的应对方式和能力。”青岛市教育局普教室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员吕海娥表示。据介绍,市教育局目前要求全市中小学都要全部建成心理辅导室,并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心理健康课程或专题活动时间不得低于6课时,高中学段每学期不得低于8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纳入学校的必修课,心理课程和活动等相关工作做得好,可以避免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吕海娥说,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已经在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争取了锻炼的机会,“预防工作相对心理干预工作来说,要容易和简单得多。” 面临高考却不上学了 高考日益临近,高三学生们都在紧张地冲刺,但是姜桂兰介绍说有一个高三女孩小丽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打12355说她呆在家里不想上学了。“这个孩子说她从初中开始,就几乎跟父母不交流了。在家里,妈妈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用各种‘经验’要求孩子必须按照她的要求去做,还对她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勾心斗角的’这样的话。慢慢的,她在家里对父母抵触,在学校对同学抵触,人际关系相处得很不好。到了高考这个关键时刻,她又有些报复父母的心理,所以坚决赖在家里不去上学了。” 面对这种情况,姜桂兰及时对小丽和父母进行了约谈,小丽花了很长时间倾诉了这么多年来对母亲的不满,以及性格扭转的原因。了解到整个过程之后,姜桂兰就帮小丽一点点分析父母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就是缺乏沟通,小丽积压着对父母的怨气,他的父母也不会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小丽谈,误会就越积越深。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详细地了解事情的原委,帮她还原父母这样做的实际原因,要让她知道父母依然是爱她的,是为了她好。” 同时,姜桂兰也告诉小丽的父母,做事情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要用自己所谓的“经验”去逼迫孩子,而要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和各种兴趣。经过几次约谈之后,小丽跟父母回家后也能坐在一起好好沟通了。“前两天,小丽的父亲来到我们这,很激动地说现在他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出去散步了,感慨‘这么多年缺失的天伦之乐终于又回来了’。” “缺爱”男孩举动奇怪 小碌是青岛49中的一名初二学生,49中心理咨询师李莉告诉记者,小碌刚来学校时是一个十分敏感和排外的学生。“他平时很多举动跟一般孩子不一样,他会在上课时毫无征兆地突然站起来;你看他的时候,他会狠狠地瞪着你,不说话,让孩子们很排斥他。” 之后,心理工作室就开始着手准备解决小碌的心理问题,可是一开始小碌根本不配合他们。“他非常敏感,对人有极大的不信任感,很排外,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慢慢引导他愿意接触我们。”李莉说,心理工作室里会准备很多水果,一开始就是带小碌进去吃水果,那会儿小碌吃完就走,根本没交流。“在他吃水果的过程中,虽然他不说话,但我们会跟他说话,让他感受到一些温暖。慢慢的,他也愿意开口了。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搞清楚他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据李莉介绍,小碌很小的时候被老师打过,从那会儿他就开始对老师产生敌意,再到后来,小碌的父母生了二胎,又因为工作忙,对小碌的关注减少,还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他说那会儿他感觉不到有人爱他了”。慢慢的,小碌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少,也不爱说话,把自己封闭起来,就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因为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了解和帮助小碌,这让他又感觉到了别人对他的好,他就愿意跟我们说话。突然有一天,小碌在工作室里跟我们说:‘老师,我会记住你的好’,这让我们感动了好半天,现在小碌的怪行为已经基本没有了。” 谈起这个案例的成功经验,李莉表示,“不能因为他的一些反常举动,而把他当成另类,要让他感受到他跟其他孩子是一样的,父母也是爱他的。我们在聊天过程中得知他喜欢看书,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就经常鼓励他多读书。结果一个学期下来,他竟然成为全年级借书最多的孩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家长必须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关注和鼓励,同时要学会倾听和尊重。”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19 © 青岛经济网 qingdaojingji.com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3282号-2 联系电话:13678842616 客服QQ:1811753352 电子邮箱:1811753352@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