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作为蓝色硅谷重点项目之一的国家深海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中国首个深海技术装备支撑基地。按照规划,2015年项目完工之后,国家深海基地将成为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及大洋科考船的母港,并将成为面向全民开放的科普基地,市民将有机会体验乘坐“蛟龙”号下潜。 包括九个功能区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地处鳌山湾柴岛、草岛之间,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开展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和试验、深海科学研究和深海资源调查的公共平台。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5亿多元,占地390亩、用海约1000亩。 除了海域建设工程之外,深海基地还将在陆域建设大型试验水池、深海装备维修维护车间、潜航员培训设施、远洋通信指挥设施等陆域工程。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告诉记者,基地建成之后,将包括九个功能区,分别是码头作业区、装备维护维修区、潜航员训练区、综合科研办公区、科研仪器海上试验场、WHF水声通信设施区、港口灯塔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区、学术交流科普区、生活区。这将是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平台,为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深海资源调查提供全方位服务。 市民有望“乘蛟潜海”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基建处处长王志刚介绍说,按照规划,到2014年年底国家深海基地将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和竣工验收,2015年6月底投入使用。国家深海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迈向深海的强大技术支撑,成为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的桥头堡,成为提升国民海洋意识的科普教育基地。 “深海基地建成之后,‘蛟龙’号会把这里作为母港。”王志刚表示,深海基地码头将于明年年底建设完成,届时基地将具备停泊6000吨以上船只两艘、6000吨以下船只4至5艘的能力。同时,还将建设“蛟龙”号及其母船的维护维修中心、试验水池等配套设施。此外,大洋科考船也会将这里作为母港。 国家深海基地还将建设深海科普教育馆,成为对全民开放的深海科普教育基地,使普通百姓有机会乘坐“蛟龙”号下潜。 目前全世界仅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4个国家拥有深海基地。
作者:青岛早报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青岛经济网 qingdaojingji.com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3282号-2
    联系电话:13678842616  客服QQ:1811753352 电子邮箱:1811753352@qq.com 
    青岛经济网青岛经济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