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春,“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这个羁绊中国改革的历史性难题终于有了全新的答案。“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992年1月18日至 2月21日 ,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等地 ,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 此时,从部队转业到胶州市劳动局担任副局长的张正海发现,政府开始重视企业了,一些科研结构都在成立企业,除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也在蓬勃发展。“因为我在部队的时候当过农场的负责人,搞过经营,所以对经营的事比较上心。” 这让张正海想起了1990年深圳之行时与市场经济的一次密切接触。1990年,一家深圳电子企业来胶州招工,张正海所在的胶州市劳动局帮忙招聘了200多名劳务人员,随后,张正海带队送这些务工人员到深圳,在那边待了半个月,当地如火如荼的市场经济就在张正海心里留下了烙印。 “在深圳,一块电子产品1块钱,到了胶州能卖到5块钱,而在胶州5毛钱一碗的米饭,在深圳却能卖到8块钱。两地的工资差距也非常大,在胶州打工一个月也就赚50到60块钱,而在深圳能赚到150到200块钱,差不多是胶州的三倍。”张正海谈起当年的见闻仍如数家珍。 而中英街之行更是让张正海见识了市场经济的魔力。这条街凭借“一街两制”带来的差价、货源优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购物天堂”的商业奇迹,名震一时。“中英街上最抢手的商品是黄金饰品,我记得当时1克黄金在香港一侧和深圳一侧的价格就差10块钱,还有‘傻瓜相机’,在香港一侧可能才几十块钱,而在深圳这一侧则要几百块钱。” 除了市场经济,张正海还在深圳见识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深圳期间,有一次,张正海应邀去一家电子企业参观。“在进车间之前,先要用吸尘器把身上吸干净,戴上一套防护用具,而车间里,全部都是流水线操作,机器擦得铮亮,非常整洁。”张正海回忆道,企业管理很规范。 深圳之行让张正海收获的并不只是艳羡,他觉得,内陆必然也会朝着深圳的方向发展。“我们经济发展了,东西也能便宜,工资也能达到这么高。” 一旦“吃呛”仍可回去做官 1993年11月11日到14日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中明确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此时,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下海已经掀起了一阵热潮,这一时期官员下海主要表现为以“停薪留职”为主。“留职下海”,是指辞官下海者仍然保留职位,不打破铁饭碗,一旦“海水吃呛”,生意失败,仍可回去做官。 据当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人民日报》发表了《要发财 忙起来》的文章。“下海”浪潮似乎预示了一个全民经商时代的到来。 此时,张正海第一次有了下海的念头。“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往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发展,必然需要更多企业。只要造出东西来,就能卖出去。”这是张正海当初的想法。 不过,张正海的辞官下海计划并不顺利。 1993年底,张正海第一次向胶州市委提出辞职,但没被批准。自1989年从部队转业进入胶州市劳动局,张正海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在当时的转业干部中,能安排进这种机关单位的并不多,虽然劳动局单位不大,但在当时权力却不小,职工调整工资、职工就业、调动单位、退休,都离不开劳动局。作为第一副局长,张正海自然掌握相当大的权力。 不过,在这个岗位上干了5年,不甘平庸的张正海下决心要自己干。他去找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领导听完了张正海的话后不解地望着他,工作干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提出要辞职?“怎么回事?嫌官小了?”领导挺纳闷。 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觉得不可思议。“金饭碗不要了,到后悔的时候就晚了!出这个门容易,要再进来就没机会了。” “他们主要担心,万一辞职下海了,连吃的都挣不出来怎么办?他们说,这不光丢我自己的脸,还丢公务员的脸,好歹也是一个副局长。”张正海笑言,虽然当时下海浪潮在全国兴起,但在相对传统的北方,辞官下海没想象中容易。 张正海承认,当时也有压力,“下海了无非两种结果,一种是混得好,这是正常的,如果混得不好,那肯定也觉得丢人”。 不过因为妻子在胶州一家银行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给张正海提供了后勤保障,最终在妻子的支持下,1994年冬天,张正海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辞职。 1995年7月18日 ,胶州市劳动局上报了《关于对张正海同志辞去劳动局副局长职务办企业的处理意见的请示》。当年8月14日,张正海提出了《关于辞去胶州市劳动局副局长职务设立劳动发展实业公司的申请》。当时的主管部门要求张正海写一个申请。“申请里要说明自己是自愿辞去公务员职务下海经商的。”张正海回忆,“意思是说,要是我混得不好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再回来找党政机关。” 张正海记得,这份申请他前前后后写了三次才通过。 就这样,1995年9月,经过胶州市委组织部的批准,已经47岁的张正海辞职下海了。与那个时代大多官员采取“留职下海”的方式不同,在张正海的辞职书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同意张正海同志辞去胶州市劳动局副局长职务,并且不再保留国家公务员身份”。 从贸易经营到资本运作 刚下海那阵,做什么生意都没有把握,张正海只好硬着头皮闯,开始经营材料,搞运输 ,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渐渐地探索出了一条从小本经营走向正规化企业之路,不久他正式成立了青岛胶州市恒力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经营项目又搞起了有色金属、炭黑、钢材代理,与青岛一些很有名望的外资企业联手搞集装箱 ,企业越做越大。下海之初,张正海的目标是用10年时间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和经营场所。“这个目标提前一年实现。”说起这个,张正海不无自豪。 一些人觉得,张正海下海办企业有上层关系的支持,否则他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作为刚下海的创业者,张正海并不否认其曾经的公务员身份有一定帮助。在其公司介绍中,“青岛胶州恒力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是胶州市劳动局批准成立的一家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 但张正海认为,这些帮助并不是主要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做生意还是看重市场价格和服务,通过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自己慢慢建立起信誉,生意伙伴才越来越多。 刚创业时,张正海一个人开车拉货去平度、莱西等地推销。“最难的是转变身份,以前是别人求我,现在是我求别人。” 2008年5月,银监会和央行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民营企业可以参股和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张正海觉得,这是一种汇集资金,调整余缺,帮人所急,同时又可以弥补国家金融机构不足之处的一种好形式,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做金融信贷业务。最终,注册资金1个亿的胶州市丰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经多次审查评估,终于获得省金融办的批准,2012年8月10日正式开业。 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张正海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刚创办的小额贷款公司。与20年前他相信国家会鼓励私营企业一样,20年之后,张正海对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民营银行笃定不移,他觉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将来应该是资本运作时代。 张正海期待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好消息。 文/图 记者 李杨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19 © 青岛经济网 qingdaojingji.com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3282号-2 联系电话:13678842616 客服QQ:1811753352 电子邮箱:1811753352@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