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8日讯(记者 于红靓实习生 修东方 ) 4日晚上9时许,市民李女士接到银行短信提醒,自己的一张信用卡在埃塞俄比亚被消费了3672.94埃塞俄比亚比尔(100比尔相当于31.57元人民币)。李女士很疑惑,自己和卡都在青岛 ,不知怎么消费的。7日上午 ,李女士网上银行账户显示这笔钱已经被划走,她联系银行客服得到回复称,银行正在协调处理,但不保证能追回这笔钱。银行工作人员还提醒,李女士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银行卡密码被盗取,并提醒消费者保护好自己的密码信息。

  “我的白金卡莫名其妙被消费了,而且还是在非洲。”7日上午 ,市民李女士向本报反映,自己人、卡都在青岛 ,却在非洲花了钱,“4日晚上快9点了,我收到银行的短信提醒。上面说我的信用卡在境外POS机上支出3672.94埃塞俄比亚比尔。”李女士表示,自己当时很疑惑,马上给银行客服打电话,对方查了消费记录确实有此笔交易。“客服人员告诉我,因为我这笔钱是预售款,只能等着钱付过去之后,才能申请拒付,但并不能保证100%追回这笔钱。”对此李女士很担忧,虽然这笔钱数额并不大,但是有了第一次是不是还会有第二次?“我第二天又到银行柜台,办理了相关手续,暂停了信用卡的各项业务。”李女士告诉记者,7日上午 ,自己从网上银行的账户查询到信用卡已经被转走了195美元。

  “我2013年11月13日至20日确实因公务到过埃塞俄比亚 ,但是当时消费项目和清单都已结算,并且都有明细。”李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所在的地方没有网络和电话,自己在所住酒店刷过银行卡。回国之后卡一直在身边,也有消费记录,没想到竟然在2014年1月又冒出了“境外消费”信息。李女士怀疑是信息泄露所致,已经到派出所报了案,警方已立案调查。

  针对李女士的情况,银行工作人员称,银行方面会根据消费记录找到境外的消费方,尽量把这件事处理好。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如果遇到此类问题,需要开户人携带有效证件到银行或打电话办理信用卡停用业务,以免造成更大损失。“这很可能是信息泄露,网上交易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很大,市民一定要小心。进行境内网上交易时,消费者应尽量使用银行卡的客户证书或电子口令卡,不要使用不明链接或电子邮件提供的银行网站,对以"异常账户活动"等理由要求提供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的电子邮件或银行网站都要保持警惕。”工作人员表示,进行境外网上交易时,使用前请拨打客服电话申请开通网上交易功能,交易完成后要及时关闭,防止信息泄露。

  据了解,像李女士这种情况的案例不在少数。2013年12月5日,城阳张先生的招商银行卡也被划走900元,张先生的这张银行卡一直在身边,只刷过几次卡,“我到银行查过,这笔钱是通过充话费的方式转出去的,对方是在江苏,也能查到对方电话号码。”

  民警表示,磁条卡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容易被复制,只要客户在被犯罪分子处理过的卡槽刷过卡,磁条信息就可能被盗取。境外的不法分子常在刷卡 POS机上安装读卡器,趁持卡人刷卡时盗取银行卡信息,几分钟内就可以制作一张假卡。民警提醒市民,在 POS机上刷卡时,一定要特别慎重,以防个人信息被泄露。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 © 青岛经济网 qingdaojingji.com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3282号-2
联系电话:13678842616  客服QQ:1811753352 电子邮箱:1811753352@qq.com 
青岛经济网青岛经济网
分享按钮